24-30(2/27)
自几年前孝贤太子的葬礼之后,就已经不曾再筛选过斋郎斋娘了,索性不如就此废除。支持者也是振振有词,祖宗之法可不变,斋郎斋娘的制度由来已久,岂能是你说废就废的?
这些人的身份也是一目了然,多是以世家及家里恰逢有不争气子孙后代的朝臣为主。
他们真的很着急想上车,上一次太子去世,自家孩子没选上挽郎,就已经让他们很闹心了。
所谓挽郎,就是在皇亲国戚的葬礼上唱挽歌的人,还必须是皇帝、皇后一类的重量级成员。这种事吧,可遇而不可求,随机性比较大,总不能每天坐在家里等着咒死几个皇子公主,对吧?
上一届的挽郎还是孝贤太子去世时产生的,他们在葬礼之后直接都转为了斋郎,导致本就人员冗杂的斋郎好几年了都没再筛选新人。
如今斋郎有望重选,他们自然不可能错过。这可是关乎自家不争气的后代能不能吃上国家铁饭碗的人生大事,谁挡谁死!
结果不管两边怎么吵,他们都还蛮势均力敌的,到最后也没能吵出一个结果。
老皇帝被他们吵的头风病都犯了,一手支着脸揉搓着太阳穴,一手不耐烦的挥了挥明黄色的宽袖,他表示,既然此事争议颇大,那今日就先这样吧,众爱卿后面各抒己见上个折子,他看看再说。
简单来说就是老皇帝觉得咋样也行,索性不如少数服从多数。
也就是说,要看中立派后续的站队情况了。
朝臣们对于这么一个结果虽然略有遗憾,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只当下就转变思路,开始盘算着有哪些中立派可以拉拢,增加自己这一边的筹码了。
大多的中立派不是皇子公主,就是子孙后代另有入仕途径的武将集团。
都是难啃的骨头。
反倒是辛苦谋算半天的韩仆射懵逼了,因为在他自认为十分完美的计划里,不管陛下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再选斋郎斋娘,前一批的斋郎斋娘都是需要安顿的。他挑起这个事的重点就是为了让老皇帝看到上一批苦苦待选的斋郎斋娘,他只有韩乐风这一个小儿子了,根本不在乎下一批斋郎斋娘的死活。
但韩大人怎么也没想到,龙体不适的老皇帝会一推二五六,既不选新人,也没打算安置“老”人。
他本应该利于不败之地的计划,就这么被不上不下的卡在这儿了。
韩仆射终于开始着急了,因为文官吵来吵去吵个没完的做派他可太了解了,要是这个事拖个几年,那他儿子岂不是也要在家里等个几年?他的老妻在小儿子觉醒血脉之后就一直在提,他也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成。这要是不给安排了,他这个年都别想好过。
闻时颂看了眼嘴里发苦的韩仆射,也就和他错身而过了。今天这处大戏还算有趣,自认是猎手的人最后反而被自己提出来的笼子困住了,这个反转他很喜欢。
太子高兴了,那自然要有人不开心。
尤以四公主和五皇子这样的聪明人为首。
本来看见朝臣为了壮大自己的派系而四面活动,他俩还觉得是自己出手拉拢势力的好时机,但在看到闻时颂上扬的唇角后,他们又有些迟疑了。
他们此时的内心就像是在烙千层饼,第一层是闻时颂只是在看热闹;第二层是觉得闻时颂故意摆出看热闹的样子,好引他们上钩,就等着抓他们私自结交朝臣的小辫子;第三层又变成了闻时颂猜到他们会这么想,所以故意摆出这个引人疑窦的样子,阻止他们卖人情给其他朝臣,防止他们拉拢并壮大自己的势力……
那真是一层套一层,想的头都要大了,也不知道闻时颂到底在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