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35)
呢?虽然性格啊,人设啊,和骄傲的清河公主是两模两样,但这个走向真的很像啊。
事实上,这就是按照清河公主为蓝本写的故事。
文采斐然的韩仆射亲自撰笔,为了给纨绔小儿子韩乐风拼一个稳定的未来,老父亲也是用尽了全力。作为一个科举出身的知名大才子,韩仆射最拿得出手的,便是这一笔笔真情实感的锦绣文章,那真的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况且在清河公主这事里驸马也确实有很多的错,韩仆射洗白起来不要太容易。
而他之所以如此布局,理由也显而易见,公主当众杀人这事是真的没得辩,他就只能想一些盘外招了。
好比以情动人。
作为一个人情社会,自汉以来,历朝历代的律令里,就一直有明文规定——审判一个人的罪行,不仅要看他所犯之事,还要看他犯事时的心态与情绪,是故意的,还是一时冲动,是过失杀人,还是蓄谋已久。
所谓“心有爱憎而故杀者,罪加一等*”不外如是。
那么反过来也是能说的,韩仆射表示,清河公主才是一开始的受害者,她怒极之下做出傻事,是不是也该酌情减罪呢?她不是故意要杀害驸马,她是爱他的啊。清河公主大概才是如今全世界最为驸马之死伤心的人。
虽然看起来清河公主早就从那场名为爱情的美梦里醒来了,但别管她是怎么想的,反正韩仆射现在咬死了就要这么说,博陵赵氏也只能跟着他从这个角度辩。
如果驸马还活着,大概能被韩仆射这个论调再气死一遍。但偏偏韩仆射这话很有市场,尤其是随着《醉打驸马》的问世,大家很容易就会代入公主,站在她的一边想问题,甚至有不少怒其不争的人在说,你可是公主啊,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委屈自己。
百姓的观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扭转了,只觉得这驸马着实面目可憎,公主虽然也有错,却也情有可原,至少死罪可免。
并且,这还不算完,就在这个当口,韩仆射一击平A后就紧接着接了一个大:有清河郡的一个眼盲老妇人来敲了宫门口的通天鼓,她来上京告御状了。事实上,对方其实早就已经到了京城,只是一直求告无门,被韩仆射发现后,正好拿来配合起了他的计划。
对方告的正是当朝驸马勾搭有夫之妇,还害的对方投河自尽。
这有夫之妇是老妇人的儿媳,她会为了儿媳如此努力,是因为她的儿子更不是个东西,虽然儿媳出轨,但儿媳好歹一直在尽心养着她,就像她的亲生女儿一样。
现在女儿死了,她自然要为自己的女儿讨要个说法。
沈里知道这个神奇的八卦之后,就在吃饭桌上问了闻时颂可有此事。那肯定是有的,老妇人在跪着告御状时,太子闻时颂甚至就站在朝堂的第一排。
沈里捞九丝汤的手都是一愣,他知道清河驸马恶心人,只是没想到这傻逼驸马可以这么恶心人,出轨还杀人?天哪。很显然清河公主是不知道此事的,不然……驸马早被她捅死了,根本留不到今天。
但:“这件事能影响到什么吗?”
“影响大了。”闻时颂平时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但和沈里在一起的时候就总是控制不住说话的欲-望。
恨不能掰开了揉碎了的给沈里讲。
两个人出轨,受罚的不可能只有名节破损的女性。至少在大启不可能。作为当事人的男方,不走上仕途也许还好点,一旦走上仕途,每次遇到官职重要转折点,他的这些破事一定会被重提,被宣传扩大,成为政敌攻讦他的手段,达成“此人不堪大用”的印象。甚至都不需要当官,只要在考科举的路上,就一定会有人